在今年的世界环境日,高瓴宣布了其碳中和目标:在2021年实现公司运营层面温室气体排放的碳中和,在2025年实现高瓴创办20年以来历史运营温室气体总排放碳中和。
碳阻迹为高瓴提供了碳盘查服务以及全面的碳中和技术支持,包括对高瓴办公运营层面的碳盘查、设定科学减排目标、规划减碳路径、制定集团碳管理方案等举措。
碳阻迹也很荣幸这次能和高瓴一道探讨金融投资领域的低碳路径,也同样收获了宝贵的经验以及投资行业低碳解决的方案的新理解。
碳阻迹团队通过对大多数提出碳中和的企业分析以及近期给企业服务的案例,提炼出了企业碳中和目标的法则:CREO法则
1. Calculating(计算):无论任何行业的企业想要实现碳中和目标,第一步永远都是量化自己的碳排放,摸清家底。只有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碳排放现状以及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之后,才能够有的放矢的采取减排措施,为碳中和打下基础。
2. Reducing(减排):在确定自己碳排放家底之后,企业首先所要做的应该是去思考如何去科学减排,而不是选择抵消碳中和。披露碳排放信息,制定科学碳目标,从企业自身出发,设定符合实际的碳减排道路,例如通过技术革新降低能耗,采用可再生能源,资源回收利用,数据中心选址偏向自然资源丰富区域等等。
3. Engaging(参与):不光要自己减排,更要带动生态伙伴共同减排。金融投资行业应该更好发挥平台优势与整合资源,实现全产业链的碳中和,不光是管理好自己的碳排放,还应推动被投企业的碳中和。
4. Offsetting(抵消):这是最后一步了,当企业做了所有可以做的事情之后,那些不可避免的碳排放怎么处理,这时候才是真正的碳抵消了,可以选择种树或者购买碳信用来抵消不可避免的碳排放,实现“零排放”。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那些用于企业碳抵消的减排项目或者碳汇项目原则上本身也会产生碳排放,例如光伏的全生命周期产生的排放,森林碳汇运营过程中也会耗费能源产生排放,建议将来的碳抵消项目本身在全生命周期实现了碳中和,这样用于企业端碳中和才更加科学合理。
碳阻迹是中国第一家专注于碳排放管理的软件和咨询解决方案提供商,2011年由牛津大学计算机硕士晏路辉创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截止目前已经服务了超过1000家企业机构,包括联合国环境署、国家发改委、阿里巴巴、京东、百度、生态环境部、施耐德、宜家、中国民航集团、中国建材集团、杭州马拉松、剑南春南极行、联合国气候大会等。同时碳阻迹是中国相关碳排放标准的制定单位,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截至2020年,碳阻迹共为客户减少碳排放超1亿吨,通过客户产品间接影响8亿人的低碳行为改变。碳阻迹在接下来的5年中,也将继续推动中国减排10亿吨以上。我们在未来也将坚定自己的初心,为客户和社会创造长期价值,成为中国企业碳中和道路上最坚实的伙伴。
